“死人不會說話”學名“幸存者偏差”,是人們經常犯的一種邏輯謬誤。
“幸存者偏差”最近被談及的頻率比較高是源于2018年語文全國高考二卷的作文。講的是二戰(zhàn)時期,盟軍的戰(zhàn)機在多次空戰(zhàn)中損失嚴重,為此盟軍總部秘密邀請了一些物理學家、數(shù)學家以及統(tǒng)計學家專門研究“如何減少空軍被擊落概率”的問題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所有返回飛機的機翼部分中彈較為密集,而機身和機尾部分則中彈較為稀疏,于是建議加強機翼部分的防護。但這一建議被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統(tǒng)計學教授沃德駁回了,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觀點,即應該加強機身和機尾部分的防護。最終盟軍采用了沃德的建議加強機身和機尾,后來證實該決策是無比正確的,盟軍戰(zhàn)機的擊落率大大降低。這是為什么呢?原因在于科學家們所用樣本全部都是能夠幸存返回的飛機,而把那些大量被擊毀無法返航的飛機給忽略掉了。返回的飛機雖然機翼中彈嚴重但可以返回,但機身和機尾中彈的飛機卻少有返回,而這些沒有返回的飛機才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對象。在這個故事中墜毀飛機成了“不會說話的死人”,成了人們看事物、考慮問題往往忽略掉的盲點,而這些盲點卻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。
生活中人們往往只關注自己想得到的結果,并據(jù)此反推出得到此結果的行為和方法。例如不愛學習的學生往往會拿世界首富比爾蓋茨、Facebook首席執(zhí)行官扎克伯格、蘋果手機創(chuàng)始人喬布斯、數(shù)據(jù)巨頭甲骨文總裁埃里森來做他們不好好學習,甚至逃課、逃學的借口或心理安慰。原因很簡單,這幾位都有重要的共性,就是他們都是中途退學卻取得巨大成功的世界級響當當?shù)拇笕宋?。不愛學習的學生據(jù)此得出他們想要的退學也能成功的結論。這個結論正確嗎?顯然是錯誤的,絕大部分未完成學業(yè)的人最終的結果是碌碌無為。
放眼商業(yè)領域,大家都爭相模仿像阿里巴巴、海爾、豐田等這樣的成功企業(yè),學習他們的企業(yè)文化、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,等等,總之想學習他們的一切成功的秘訣。但真正通過模仿而最終獲得成功的企業(yè)卻少之又少。因為我們看到的這些成功企業(yè)所具備的所謂成功的經驗也好,秘訣也罷,并不代表那些千千萬萬倒下的企業(yè)所沒有,甚至某些方面他們比這些成功企業(yè)做得更好。成功者往往被人們不自覺地放大影響,覺得只要是成功者說的、做的都是對的,而失敗者說的、做的都是錯的。這就容易蒙蔽了我們的眼睛,選擇性忽略“不會說話的死人”,從而容易做出帶有偏見性的決定。
別讓幸存者麻痹了我們的神經,置人于死地的往往不是眼前射過來的箭,而是從盲點射過來的暗箭??辞遄约旱亩贪宀⒏吨T行動改變,總比一味所謂學習成功者的優(yōu)點來得更為務實和有效。
(經營辦公室 韓振)